疏導密集人流廣州嚴陣以待:有軌電車始發站,工作人員安排市民排隊等候?宋金峪攝
  元旦假期,廣州有軌電車的觀光線路受到市民熱捧,候車區採取了限制客流措施,乘客有序排隊乘車?羊城晚報記者宋金峪攝
  疏導密集人流廣州嚴陣以待:水上巴士也做足安保措施?宋金峪攝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令人沉痛發人警醒,城市管理的熱話題持續升溫
  探巡廣州旺地如何控制人流
  2014年12月31日晚的上海外灘,突如其來的踩踏事故讓36個如花生命消逝在跨年倒數聲中。這起事件令人沉痛,也發人警醒。
  環顧廣州,在同樣的時間里,城市也經歷著一場人與人之間的較量。在廣州那些人流密集或曾經發生過踩踏事件的地方,具體安保措施做足了嗎?市民感到安全嗎?羊城晚報記者就此巡城一探究竟。 羊城晚報記者梁懌韜甘韻儀
  廣州塔片區
  跨年之夜雖無倒數活動
  仍然做足預案分批放行
  作為地標建築,廣州塔過往曾組織過跨年倒數活動,然而在剛剛過去的跨年夜,廣州塔並沒有再組織倒數活動。據悉,廣州塔方面早早通過官方微博,告知公眾相關安排。不過,仍有大批市民在2014年12月31日深夜,聚集在廣州塔周邊片區,自發倒數跨年。
  “這個地方,即使是沒有活動,還是會有大批市民到來。”廣州警方相關人士表示,廣州塔周邊相對空曠,此前曾舉辦過跨年倒數活動,自亞運後不少市民喜歡節假日到此歡聚。警方經過研判,在2014年12月31日晚至2015年1月1日凌晨,對周邊地區按照有倒數活動的預案進行警力佈置:鐵馬、水馬陣統統出馬,將該區域的多條道路劃成方塊方陣,分批放行引導市民安全進入廣州塔周邊區域,併在零點鐘聲敲響後再次引導離開。
  “回顧昨晚廣州塔保衛現場,人群密集,漫無目的,部分人上躥下跳,不聽從指揮,確實容易發生危險。好在警方用水馬把大量人群分隔成不同的方陣,安全很多。”跨年夜在廣州塔片區執勤的新港派出所民警———新浪微博用戶“@中大小衛士”
  在微博留言,提示市民在人多場合一定要聽從現場安保指揮,並指出提前預判和佈置警力的重要性。 編輯:健龍
   1  
  疏導密集人流廣州嚴陣以待:地鐵站以鐵馬分流客流?鄭迅攝
  廣州地鐵
  多個大站實施客流管制
  雖人潮洶涌但不失秩序
  廣州最擠的地方是哪裡?可能是廣州地鐵。剛剛過去的跨年夜,廣州地鐵創下863.1萬的歷史日客流最高峰紀錄。體育西路、廣州塔、長壽路等站,均實施了客流管制。
  羊城晚報記者昨天搭乘廣州地鐵,在體育西路、長壽路等車站,看到站廳層和月臺層內擺放著鐵馬;有工作人員在鐵馬前駐守著,一旦遇到較大客流,工作人員便會移動鐵馬分隔人流,將乘客引導到站內較空位置繞行進站。
  站內措施做足,依然不敵龐大客流,此時怎麼辦?廣州地鐵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旦遇到超出車站處理能力的大客流,車站就會採取多級客流控制。如1月1日出現大客流的長壽路站,便實施了最高級別的三級客流控制,乘客按照所處位置,形成月臺層至站廳層,站廳層至進站口,進站口至街面的三級客流控制,避免乘客同一時間聚集在同一層候車。
  廣州地鐵車站中均有多組深入地下的扶梯,高度落差較大,一旦有人跌倒容易產生人疊人的推撞。記者昨天在線網內各車站看到,幾乎每條長扶梯,均設置了小廣播,不停播放“請緊握扶手”錄音,提醒市民要註意安全;一些客流較大的扶梯,還有專人看守。一旦發生事故,工作人員將立即按停電梯進行救援。
  廣州火車站
  從傷痛中總結治理經驗
  方陣式控人流沿用至今
  即將到來的春運,廣州火車站廣場又將是一個人流聚集地。廣州最近一次發生的踩踏致一人死的悲劇,發生於2008年冰災中的廣州火車站廣場。羊城晚報記者昨天在廣州火車站廣場看到,不少拉著行李的旅客聚集在此,他們或席地而坐,或在人群中穿梭。
  2008年冰災雖然給廣州火車站帶來傷痛,但也帶來經驗教訓。
  廣州的方陣式控人流辦法,便誕生自2008年冰災時的廣州火車站廣場。
  據悉,當時廣州火車站廣場值勤幹警曾摸索出一套“方塊放行”辦法,由幹警手拉手組成幾道人牆,橫向切入人群,將人群分割成幾塊,一塊塊地放行,以防止人群的盲目擁擠。當前面一個方塊里的旅客有秩序地通過關閘後,幹警們就迅速跑向最後一道人牆後方,去組成新的人牆。一波一波,如此往複。另一部分幹警則散佈在關口前80米左右,形成緩衝帶,並大聲地呼喊,勸導旅客不要奔跑。
  除了方陣放行,廣州火車站因冰災產生的治理經驗,還有一套後來被廣泛應用:異地候乘。每年春運,部分在廣州火車站始發的列車,會將旅客組織至琶洲候乘,並利用地鐵將旅客從琶洲運至廣州火車站,以此減輕火車站廣場人流聚集壓力。
  越秀山體育場
  四十年前發生踩踏悲劇
  如今警鐘迴響安全第一 上海發生踩踏事故,有廣州網友深挖本地“歷史”,發現廣州上一次發生的群死群傷踩踏悲劇,是在40多年前的越秀山體育場。記者檢索得知,上世紀越秀山體育場,曾發生過兩次因觀眾踩踏導致的群死群傷事故。
  羊城晚報記者昨天來到越秀山體育場,場內工作人員得知記者來意,表示越秀山體育場經過多次改造,安全繫數已較40多年前大幅提升。
  由於越秀山體育場建在山窩中,記者瞭解到,此前兩次踩踏事故,與觀眾因擁擠從高處沿樓梯摔落有關。記者昨天在體育場內看到,沿山坡而建的看臺樓梯,設有扶手護欄供上下看臺觀眾使用。部分處於險要位置的看臺,設有“請勿翻越”警示標語。觀眾坐席內,也設有多組固定式護欄,這些護欄能將觀眾按照一個個方塊分區安置。這些護欄上,均安裝有管理部門新購置的警示標誌。
  “真正到了比賽期間,我們還會協助安保部門,做好秩序維持。”
  管理人員介紹,每逢大型比賽,場地方均嚴格執行只發售80%觀眾票的安全規定,併在每排靠近通道的看臺位置預留安保人員座位,防止觀眾因擁擠或失足從樓梯上滾落的事故。在觀眾入場和散場高峰,管理方會引導觀眾分批從山腳應元路出入口和山頂鎮海樓出入口進出體育場,避免人流過度集中在某一個出口處。
   編輯:健龍
  
  昨日,外灘踩踏事件發生第三天,憑吊者仍然絡繹不絕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攝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36位遇難者名單全部公佈
  最後一名遇難者:高三女生
  羊城晚報訊記者孫毅蕾、羅坪報道:繼前天分兩批公佈35位遇難者名單後,昨日,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的最後一名遇難者身份得到確認,36位遇難者名單至此全部公佈。
  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灘陳毅廣場踩踏事件導致36人死亡,49人受傷。其中有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高校學生。記者昨日瞭解到,華東政法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校園主頁,都已經變為黑白色,復旦大學也取消了校內各類既定演出活動。
  她來滬感受城市氛圍
  昨天公佈的這位遇難者名叫劉亞傑,女,18歲。
  劉亞傑的堂哥劉明(化名)介紹,劉亞傑是河南人,目前高三在讀。由於來年就要參加高考,所以在上海工作的劉明和在上海讀大學的表姐趙麗(化名),邀請表妹劉亞傑到上海一游,感受下這裡的城市及高校氛圍。在12月31日下午,劉明打電話問倆女孩是不是要坐他的車一起自駕回老家,但劉亞傑表示,來了一趟上海還沒逛過,想趁著12月31日跨年之夜,去逛逛最熱鬧的外灘。兩人隨後預訂了1月1日回老家的票,而堂哥也獨自回家了。
  沒想到至此陰陽兩隔。踩踏事件發生後,趙麗受重傷,目前還在長征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劉明找到了趙麗,卻怎麼都找不到劉亞傑。
  劉亞傑的父母也第一時間趕到上海,輾轉各個醫院尋親,他們拜托長征醫院社工部幫忙尋找,併發微博簡單描述劉亞傑特征。“身高165,較瘦,黑色長直發,身穿淺藍色棉衣,內穿淺褐色毛衣有兔子圖案,下身穿牛仔褲內穿紅色碎花的褐毛褲,紫色運動鞋,河南人。”這條尋人微博得到了諸多網友的轉發。
  重傷員已減少到9人
  昨天,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鄔驚雷介紹,經過醫務人員近60小時夜以繼日的搶救,目前已有20人出院,重傷員減少到9人,個別傷員傷情依然危重,仍在積極搶救治療中。
  傷員中男性7人,女性22人。已與所有傷員家屬或同事、朋友取得聯繫。
  據介紹,上海三家收治醫院都積極開展心理干預。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從最初傷員入院開始,就組織了心理科醫生介入傷員的心理干預。長征醫院對每位清醒傷員提供心理干預,指導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對患者家屬等心理干預。
  瑞金醫院則組織心理科醫生評估每個清醒傷員的精神狀況,進行心理干預。
  鄔驚雷表示,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將繼續統籌全市優質醫療資源,把重症傷員的救治作為“重中之重”,在努力保障傷員生命安全的基礎上,努力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並同步做好傷員的心理干預,爭取最好的治療效果。
   編輯:健龍
  一位記者的24小時記錄
  那一天
  迷迷糊糊的睡夢中,枕邊的手機響起。開燈一看,單位領導發來信息“外灘出事了,速核,速去。”我知道當晚外灘是年輕人迎新年的好地方,人流高度集中,不由心中一緊。一看時間,凌晨一點二十。
  一邊下樓一邊刷微博微信,知道是踩踏事故。打上車,直奔收治傷員的醫院。
  到了醫院,我直奔急診室。大廳里擠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還有不少維持秩序的民警和醫院保安,只感覺白色的燈光和牆壁好晃眼。家屬們圍在一個入口處,臉上都寫滿了憂慮和焦急。
  第一個採訪對象是吳濤,一位22歲的安徽小伙,他衣著比較整齊,神態和情緒都還較為平靜。他的描述,印證了大家對事故現場的估計:擁擠的人群,有人往上擠有人想往下,喊叫,摔倒……晚上11時40分左右、外灘陳毅廣場、臺階處,這是第一波信息。萬幸,他沒有受傷,也沒有親人在醫院,他將一位素不相識的受傷女孩送到醫院。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殷女士,當時她臉色蒼白,頭髮凌亂,神情悲傷而茫然,另一位中年女性陪護著她。我判斷她應該是核心區域的目擊者,所以狠了狠心開口詢問。她告訴我,當時非常擁擠,階梯附近沒有人維持秩序,有幾個年輕人在階梯上擁擠起哄,有人高聲呼救但聲音淹沒在嘈雜的人聲中,警察擠不進人群在不遠處向他們喊著什麼……然後就是她摔倒、尖叫、被踩、找不到同行的親人與孩子。
  她向我描述了後來找到兒子時孩子的情況,並含淚哀求“記者,能不能幫我進去(搶救區)打聽下我兒子的情況,求求你了……”我無能為力,只能好言勸慰。
  二十齣頭的餘小姐當晚是跟同事朋友一起去跨年的,她24歲的同事受傷入院了。她告訴我,受傷後不少人就地開始自救,很多傷亡者是年輕女性,她沒看到有人在對面街上“撒錢”……凌晨4時半左右,我和攝影記者從醫院回單位……頭一抬,天已大亮。
  下午1點多,兩路十多名記者又分別趕赴醫院、公安局,獲取最新的消息。
  在黃浦公安分局,我見到了三位昨晚在一線執勤的民警,以及很多一夜未眠的警察朋友和媒體朋友。重壓之下,氣氛很凝重,說話都有些小心翼翼,彼此不想刺激到本已敏感的神經。1日晚,民警們還要繼續頂著壓力值守外灘,不知他們的沉重心情和辛勞又有誰會掛念。
  外灘、或者說上海所聚集的人氣,正是所有人的愛所積累的。喜歡並且信任,才願意半夜裡冒著刺骨寒風,來看五彩燈光變化,來聽滔滔江水東去;才願意在每一個有意義的時刻,都和最愛的人一起來到上海的地標,歡呼、擁抱、親吻,感受“魔都”帶給他們的高大感、時尚感、驚艷感和興奮感。沒有絲毫懷疑,會有人被瞬間奪去生命。
  人們喜歡上海,願意來到這裡,願意成為這裡活躍的一分子。那麼,上海,請堅強,請努力,請化悲痛為力量,用更高效的管理、更機制化的應急預案,來承載人民的托付和信任。世界一流城市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總會歷經坎坷,才會不斷改進、完善、成長。成熟源於堅強。上海,不要辜負大家的厚愛,也不要怕沒邏輯的嘲諷,守衛你的海納百川。(朱翃) 編輯:健龍
  ●香港經驗
  防範功課做足“細緻”是法寶
  2014年的最後一天,香港按慣例舉行了大規模迎新年倒數活動,儘管人流量極大,但整體秩序井然。這一切皆源於特區政府詳盡的防範預案,以及細緻的應急措施———分階段封路、限制和分流人群、加強巡邏控制場面、加強公共安全宣傳、提醒市民時刻警惕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據瞭解,早在2014年12月29日,香港特區政府已向市民公開發佈31日晚即將執行的人流安全管理措施和特別交通安排,中環、銅鑼灣、尖沙咀及紅磡地區都將分階段封路及交通改道。
  12月31日20時左右,彌敦道、廣東道、灣仔碼頭等地分別封路,禁止車輛通行,規定人流前進方向。
  根據人數的實時變化,政府還公佈了可能採取的封路和改道措施。市民可以通過政府網站查詢實時封路情況。
  管控不僅僅在路面。香港會展中心海域下午1時起便設立禁區,船隻於晚上11時至凌晨1時限制在維港航行,海事處加強檢查觀光船隻救生設備。
  警方還特別呼籲市民須遵照在場警務人員指示,密切留意指示牌及廣播。並呼籲市民切勿在公眾地方進行街頭表演,或使用噴雪或煙霧劑,以免造成阻塞及混亂情況,增加擠迫時的危險。
  ●德國思考
  深入分析研究踩踏預防應對
  2010年發生在德國杜伊斯堡的踩踏事件造成21人死亡,超過500人受傷,德國人對於那場悲劇至今記憶猶新。德國媒體和專家對踩踏事件的成因、預防和應對進行了分析和反思,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控制人流德國災難研究專家馬丁·福斯說,當人們在極度擁擠、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即使微小的事情也會很快改變集體情緒,引發恐慌,導致推搡、踩踏發生。
  如今,德國首都柏林每年跨年夜和遇有歐洲杯、世界杯等大型體育賽事時,會在市中心主幹道———六一七大街,划出一段大約兩公里的封閉區域,用於舉辦晚會或集體觀賽活動。
  這些活動均嚴格控制人數,當人數達到上限時便關閉各個入口,只許出不許進。在剛剛過去的迎接2015跨年慶典活動中,由於採取了限流措施,六一七大街上的人數被控制在100萬左右,沒有出現過度擁擠的情況。
  出入分開德國專家在分析杜伊斯堡踩踏事件時發現,“愛的大游行”安全預案里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是共用一個出入通道。
  福斯說,大型活動出入口通常容易出現擁堵,因為人們往往會在此停留觀察,再決定下一步往哪走。由此,大型活動必須多設出入口,並把出入通道設為單行線,以隔離不同方向的人流。
  此外,當時活動場地出入口前有一處坡道,也影響了人流。踩踏正是發生在那段坡道上。
  安全預案公共安全專家扎比娜·豐克說,舉辦大型活動前,組織者應提前做出危險分析,考慮到可能帶來風險的任何細節。
  她認為,活動過程中,組織者需時刻關註現場情況,留意人群動向,即使是隔離帶前的垃圾也不能忽視,因為垃圾可燃。活動結束後,組織者仍然需要控制離場人流,避免人群同時涌向地鐵站台等狹小區域。
   編輯:健龍
  2015,“安”字當頭
  人們期盼,新的一年,各級領導幹部和黨政機關,都能真正把人民的“安”放在首位,織牢全社會平安幸福保障之網
  祝福平安,總在新年到來時成為熱詞,那是人們心底的真誠祈禱和永久嚮往。誰曾想,2015年剛剛到來,因猝不及防的上海外灘踩踏之殤,加上哈爾濱、大理火災等接二連三災情,將本該祈福平安的新年鐘聲,幻化成一記又一記安全警鐘。
  安,是人之根本———安居樂業、幸福安康、安邦固本、長治久安……中國人的詞典里,安,確是念茲在茲的頭等大事。“我們一定要持續努力、想方設法找到他們”。國家主席習近平新年賀詞,也充滿“安”的祈盼。他不僅談到馬航MH370航班失蹤後150多名下落不明同胞,還念及雲南魯甸地震600多人遇難,“祝願他們的親人們都安好”……祈福平安,是相通的話語、共同的心愿,鏈接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一定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人們期盼,2015年,各級領導幹部和黨政機關,都能真正把人民的“安”
  放在首位,織牢全社會平安幸福保障之網。
  ———在這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粗放式、高污染生產方式應以更快速度退出歷史舞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需大踏步走來。人們期盼,隨著各項關乎切身安全利益的改革深入推進,不再有人死於礦難,所有人都能喝到安全水、享受碧藍天。
  ———在這個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從食品安全到基本醫療衛生,從國家安全到網絡安全,一件件以“安全”命名的法律法規將修訂、制定、出台和實施,使社會安全更有法治保障。人們期盼,這一年,不必再擔心病毒污染舌尖,手機電腦里的隱私也不被盜取侵犯。
  ———在這個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越發臨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日趨現代化。
  祈福平安,踐行這個知易行難的“安”字,需要全社會每一個人為之付出———新的一年,“史上最嚴交規”
  剛過2歲生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將迎來實施11周年,駕照自學自考有望在一定範圍成真。社會想與開車的你約定: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系好安全帶,不擠占自行車道,不闖紅燈,不超速,不酒後上路……新的一年,有的地方還可能限購限行,不論有車沒車,可能都要更多地習慣步行。社會想與你約定:不管別人怎樣,都要對所謂“中國式過馬路”說不。人生之路不需要那麼多攀比和隨波逐流,也不必總是那麼行色匆匆。
  新的一年,可能還會隨時面對恐怖威脅。為了不讓恐怖陰謀得逞,社會要與坐飛機、輪船、火車、公交、地鐵的你約定:無論多急多忙,給安檢員一個耐心微笑。
  很多時候,平心靜氣、冷靜鎮定,能忍自安、少些戾氣,往往就是最大的安定、安全。
  新的一年,社會還要和每一個你約定:掐滅手中煙頭,關好家中燃氣,照看好老幼親朋,繃緊安全之弦。大家的安全,需要全社會每一個鏈條、規章制度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嚴格遵守、堅決執行的安全網絡來織就。
  新的一年,在東海和南海,在東面的半島和南面的大陸,都繼續存在著一些不安定因素……在這個星球的很多地方,還不斷發生著戰爭、衝突和殺戮。隨著中國日益成為一個和平崛起的有影響力大國,我們堅信,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和平安寧。
  ?編輯:健龍
  (原標題: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發人警醒 探巡廣州旺地如何控制人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s47lszbg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